6月17日,为抓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工作,破解铜仁市知识产权服务短板,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,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强带队赴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专题调研,重点学习知识产权转化运营先进经验,探索符合铜仁产业特色的服务新模式。
调研组一行来到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,对遵义市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进行实地考察。遵义市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作为政府认定的专业服务平台,通过引入强大博信等专业机构,为企业提供专利布局、商标注册、质押融资、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服务,有效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。2024年,遵义市专利授权量达3229件(其中发明专利407件),远超铜仁市(822件,发明专利75件),“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差距,更是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的体现。”杨强指出,“遵义的经验告诉我们,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够让创新成果更快‘变现’。”
![]() |
针对铜仁生态茶、中药材、新能源电池、文旅、特色食品、水产业六大主导产业,调研组提出针对锰系新材料等关键技术,开辟“专利服务快车道”,通过“地理标志+专利”,为铜仁抹茶、红薯粉、黄牛等特色农产品赋能等设想。通过座谈交流,一个创新的服务模式逐渐清晰。一是填补专利服务空白,邀请遵义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到铜仁设立服务机构,围绕六大主导产业,配备专利知识产权顾问,提供“一对一”精准服务;二是“外脑+本地”联动,加强与铜仁学院、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合作,培育“懂技术、通法律、知产业”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;三是搭建知识产权线上服务平台,实现专利商标查询、申请、监测等“掌上办”。
“我们不仅要学习经验,更要创新模式。”杨强表示,“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赛道上,知识产权服务已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。铜仁此次调研不仅看到了差距,更找到了适合铜仁知识产权服务的新路径。当专业服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,‘小地标’也能成就‘大产业’,‘土特产’也能变身‘金招牌’。下步,我们将以‘精准滴灌’式的服务创新,为铜仁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知识产权新动能。”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